纽约市长竞选字 #show文解字
在最近纽约市长选举初选中,自称「社会主义者」的 33 岁左派议员曼达尼以七万票的优势击败前市长科莫,引发震荡。曼达尼宣称将试行免费公交,压低租金、以兑现「为基层服务」的承诺。 曼达尼这次竞选不依赖大财团、以草根社群动员为核心,因此这次的视觉设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更多字体与视觉文化内容,请关注 The Type 与《字谈字畅》播客
@thetype.com.bsky.social
关注字体、设计与视觉文化,旗下《字谈字畅》播客、TypeTour 字游、「上海活字」研究等。加入会员: https://thetype.com/members
纽约市长竞选字 #show文解字
在最近纽约市长选举初选中,自称「社会主义者」的 33 岁左派议员曼达尼以七万票的优势击败前市长科莫,引发震荡。曼达尼宣称将试行免费公交,压低租金、以兑现「为基层服务」的承诺。 曼达尼这次竞选不依赖大财团、以草根社群动员为核心,因此这次的视觉设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更多字体与视觉文化内容,请关注 The Type 与《字谈字畅》播客
清朝的拼图字 #show文解字
很多人小时候玩过七巧板,用七块图形拼出动物、房子或船。清朝光绪年间的文人童叶庚也玩七巧板,但觉得还不够。他在此基础上增加到十五块,形状更丰富,发明了「益智图」(十五巧板),一个更自由、变化更多的拼图游戏。
童叶庚用十五块益智板拼出《千字文》中每一个汉字,最终集结成书《益智图千字文》。这是一本融合拼图、书法和汉字学习的创意作品,也是汉字视觉化的一次探索。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167期 / 202201 会员通讯
日本街道圆体 #show文解字
走在日本街头,你会发现不少带有「止まれ」(停止)、「バス」(公交)等字样的路牌,这些文字大多使用圆体字体。它不仅出现在交通标志上,也广泛用于公交站牌、消防标识、税务机构等各种门牌。
为什么不用更常见的黑体而用圆体?乍看之下,圆体给人一种亲切、随和的印象,可爱之余,似乎不太适合传递禁止或警告的讯息。但事实上,选择圆体的主要原因并非亲密感,而是因为它更好写。
● 类似内容请读小林章《街道文字》和 The Type 网站《高速公路路标字体》文章
古早 DIY 字体排印 #show文解字
在桌面排版还没有普及之前,设计师如何在纸上排出文字?Letraset 是一家位于英国的公司,成立于 1959 年,主要生产「干式转印」产品,这是一种从 60 到 90 年代流行的字体排印工具。Letraset 胶片上印着字符或图案,设计师只需要用一支笔在字母上摩擦,就可以把它转印到纸上。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106期 / 201909 会员通讯
字游香港:与独立造字人同行
在李健明的「耀华制作室」看镂空版本的「李汉通楷」。李健明是本地第二代招牌匠人,接手父亲的招牌店后,致力整理与复刻书写匠李汉留下的五千多个手写字稿,将其电脑化为字体「李汉港楷」,并尝试以文创方式推广至今。
图为九龙街头已日渐罕见的凿字(鑿字、镂空字)招牌。它使用铁锤与雕凿在锌铁板上开孔制成,是过去喷漆标语和街头标记常用模具。如今香港仅存两三位位鑿字师傅,这种以书法演变而来的技艺,正逐步消失在城市更新中。
字游香港:柯炽坚与 Katol 带领下
香港地铁字体设计师柯炽坚老师和我们一起,进入地铁,说起当年设计的故事。我们还由柯老师一起带领我们走进街区看字,并且拜访香港本地的手写标牌艺术家。
我们和柯老师一起重走他生活过的街道,从小时候生活的嘉咸街,走到 Progressive Press 所在的威灵顿街,还有身为香港 Monotype 前身——China Type 所在的摆花街。
字游香港:视觉传意馆的民间视觉
我们走进位于香港知专的香港视觉传意资料馆,由谭智恒老师与其团队长期筹建、维护。图中为「惠康」超市塑料袋与包装设计藏品,从标语、字体到插图,展现出庶民设计的直接、幽默与时代感。
在香港视觉传意馆的内部工作区,我们翻阅了印刷厂旧包装、字体杂志、原始手稿与纸本档案。资料馆共藏有超过三万件实物,包含从 1940 到 1990 年代的广告、包装、报刊、黑胶、火柴盒等,是视觉文化爱好者的天堂。许多资料来自本地藏家胡兆昌先生的捐赠,另有一部分为谭智恒老师自蒙纳香港办公室关闭时抢救回收。
字游香港:坟场散步与拓印
跑马地坟场是香港最早的公共墓地之一,1845 年正式启用,位于马场对面、黄泥涌道一带。园中埋葬了来自不同宗教、国籍、阶层的人,有本地富商,也有早期香港的殖民移民。活动由谭智恒老师带领,我们一边听讲解一边实地踏查,在这片被时间与城市共同塑造的空地中寻找视觉线索。
二十世纪初,港府参考巴黎拉雪兹公墓的设计思路,将墓地改建为「墓地庭园」,种植观赏植物,提升整体环境,也保留下极其丰富的墓碑样貌。从雕刻风格到语言组合,既有中文竖排、西文横排,也有中西文并置、各自独立的视觉布局。这些碑文不混排,而是并列排布,体现出当时文化并存但界限清晰的特征。
字游香港:活字与工作坊
我们的 DAY 1 行程聚焦香港上环印艺文化:参观光华印务,由任伟生师傅讲述活字印刷的历史与机器运作,细看永成字模精制的黄铜字模;漫步《细说从头》展览,追溯香港字的演变与中环鸭巴甸街的印艺传奇;最后于当代印艺参与 TypeTour 专属工作坊,亲手体验中文活字排印全流程。
东京西药房故事 #show文解字
从一个东京故事说起,1915 年位于东京的西药房福原资生堂的创始人福原有信过世,他旅居海外的三儿子福原信三回到日本,接手家业。福原信三在纽约主修药剂学,但一直沉迷于艺术,在巴黎、维也纳游学,探访艺术家和博物馆。
20 世纪,日本女性独立的意识逐渐觉醒,并开始追求时髦的护理和私人用品,资生堂通常以一位优雅的女子为设计的主要元素。福原信三早在 1915 年亲自绘制了品牌标识中花椿图案的草图。日语里「椿」是山茶花的意思,以简单的线条为主,随后在包装、广告、请帖等上面也延用了类似装饰性的花卉图案。
● 详情请参阅《从字体开始:设计改变的 生活与社会》一书
女性文字女书 #show文解字
「女书」是流传于湖南江永县潇水流域的一种女性专用文字,由受到性别歧视而无法接受教育的当地女性发明,靠母传女、老传少流传,直到 1950 年才为外界所知、到了 1980 年才作为学术问题进行研究,而那时能使用女书的耄耋妇女大都已经作古。
设计师黄丽莎制作的 Noto Sans Nüshu 是一款「无衬线体」的女书。她首先分析了女书原有字形,搞清楚笔画接触、部件统一对易认性的影响,然后归纳总结,做成的无衬线体造型相对理性,又保持温暖灵动的手写感,还与拉丁字母、汉字和谐搭配。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130期
上下左右下划线 #show文解字
在西文印刷里,传统上是不用「下划线」这一格式的,毕竟太干扰阅读。如果需要表示强调,可以采用更换字体(意大利体、粗体)、加大字距等其他方式。频繁使用下划线其实源于打字机的普及,由于无法方便地切换成意大利体,只好用下划线标注出来,这个做法也源于西文出版界专业校对的习惯。
在电脑时代,下划线传统上表示超级链接,点击会进入另一个网页。但现在超级链接不一定有下划线,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表示,当鼠标悬停时会出现下划线。在一篇文章中频繁使用这种标记,会影响阅读体验。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 122 期
康熙怎么又来了 #show文解字
微博曾出现过两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微博话题」,而实际上是其中一个话题里的汉字错用了康熙部首。这样的文本内容,如果遇到不支持康熙部首的字体,系统会回退到用默认字体显示,突出了字形的不一致,让用户察觉。其实,这些康熙部首都是「兼容字符」,能不用就不用,更不应该用其去代替正常的汉字。
「部首」是指为汉字分类的基本构件。最早是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分为 540 部。清朝康熙年间编撰的《康熙字典》确立了 214 个部首。这一分类方式沿用至今,尤其是港台和日本的汉字字典大多仍沿用 214 部首的分法。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183期
绘文字的祖先们 #show文解字
自 1970 年代电子邮件出现以来,通信方式逐渐趋向简洁,而移动设备的普及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最初的绘文字出现在 1999 年,是日本移动电话公司 NTT DoCoMo 发布的一套包含 176 个表情符号的系统,供手机和寻呼机使用。其名称源自日文「绘」(e,即图片)与「文字」(moji)的组合。
● thetype.com: 《字谈字畅》第 35 期与《从字体开始:设计改变的生活与社会》一书
字体刻板印象 #show文解字
Neuland 字体由德国设计师鲁道夫·科赫于 1923 年设计,最初是对哥特体的一种现代化尝试。然而,由于多次宣传失败,它并未按照设计师的初衷被广泛使用,反而因其手工雕刻般的外观,被误用于带有原始或落后印象的视觉风格中,最终成为一种刻板印象。
● thetype.com: 《字谈字畅》第 179 期与《从字体开始:设计改变的生活与社会》一书
高速路牌字有讲究 #show文解字
同样使用拉丁字母的欧洲国家其实早已开始了交通用字的探索。最早开始规范交通用字的,可以追溯到德国在二十世纪初制定的 DIN 1451 字体。这是一款具有功能性且工业风格的公路字体,德国至今仍在公路上使用。
大中华圈各地的交通路牌都有自己的特色。台湾地区的高速公路标牌使用的是黑体配美国标准 FHWA 系列字体,而香港地区配合黑体使用的则是英国的交通用标准字体 Transport。
● 详情请参阅《从字体开始:设计改变的 生活与社会》一书
各样字体分类法 #show文解字
Vox 字体分类法主要依据一些字体特征,如升部降部的笔画、衬线形式、笔画轴线和 x 字高等。这些特征通常来自某个时代的代表性字体。在圆形中,最外圈为九类名字,中间是典型字体,最里面的大类名称为 Classique(经典类)和 Modernes(现代类)。
那么,字体究竟该不该被严格分类?中文字体需要分类吗?从学习角度看,分类法有助于掌握字体特征和风格逻辑。然而,过于严格的字体分类可能会导致困境,一些具有多重风格的字体难以归入某个单独类别。与其追求绝对的分类标准,不如把字体分类法视作一种学习工具。
剑标的前世今生 #show文解字
今天的日常阅读中,我们时常见到星号(*)用来提示注释。而剑标(†)虽然在中文中不常见,却也是一种常见的注释标记的方法。在没有使用数字标注时,西方排版系统通常依次使用星号、剑标和双剑标(‡)来标注同一页中的不同脚注。此外,剑标和星号在年份前也有特殊用途,星号表示诞生、剑标表示死亡,如以上例子。
● thetype.com: 《字谈字畅》第 172 期,以及《西文标点拾趣》
圆角需要优化? #show文解字
当你看到 iPhone 上的图标时,有没有觉得它们的圆角看起来特别顺滑?如果你直接拿一段 90 度圆弧与直线连接,连接处曲率突然变为 0,视觉上会有不自然的凸起。因此苹果的设计并是简单的「圆角矩形」,而是设计师们进行了视觉优化:为了让曲线向直线的过渡更为平滑,需要让曲率更稳定地过渡。
视错觉纠正也是字体设计师的基本功,在小林章《西文字体设计方法》一书中也多有强调。但是,很多平面设计师对此并不了解,往往在设计字母标识时多用几何图形拼凑,这在字体设计师的眼里看起来就非常生硬。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102、216期,以及《西文字体设计方法》
选字难就用卡斯隆 #show文解字
十八世纪卡斯隆家族的兴盛俨然就是一部英国活字史。从威廉·卡斯隆一世开始,这个家族经营的两百多年里制作的铅字都可以被称作 Caslon 字体,种类、风格多种多样,这也为后世的各种复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二十世纪,卡斯隆活字不断被复刻与改进。进入数字时代,如何进行活字字体复刻一直是业界讨论不尽的问题,不同的思路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对于。Caslon 活字也不例外。比如,ITC Founders Caslon 系列设计甚至重视还原了油墨的渗出和缺损,使字形轮廓看起来坑坑洼洼。
书名号是个九〇后 #show文解字
中文的书名号其实是个很特殊的标点符号,其他文种很少为「书」专门用一个标点,但在中文里却一直有这样的传统。西方语文里通常用意大利体表示书名,而法文和俄文里的引号则采用了 « » 的造型。
书名号作为一个较新的产物,却一直受到「后书籍」媒体变化的挑战。比如作为播客节目的名称,「字谈字畅」到底是应该用书名号还是引号?在被认为最具有学术性的《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中,作者提到「明确书名号和引号的分工,能用书名号的用书名号,减少一点引号目前『兼职』过多的现象,有利于标点符号用法规范化。」因此我们认为本播客可以放心使用书名号。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146期
段落符号还用吗 #show文解字
段落符号的造型源自拉丁 capitulum(章节)一词的首字母 C。在中世纪手抄本常用其来标注段落的开头。无论是手抄本还是之后的活字印刷,人们会在 C 加上各种装饰,比如加竖线写成 ¢,或者镜像 D 的样子,最后演变成 ¶ 的造型。
段落符号并非西文独有。中文古籍里很早(如一些南宋出版物)就出现了类似段落符号的 ◯,用在较长的行间注里,用于分隔各段注疏。西方传教士将近代金属活字字体排印术带入中国时,也引用了中文传统的圈式段落符号。但今天也已不再使用。
● thetype.com :《字谈字畅》第 160 期,《西文标点拾趣》
春联贴反了么 #show文解字
春节将至,你会贴春联吗?贴春联首先要分辨上下联:上联尾字仄(起),而下联则尾字平 (收)。但即使分辨了上下联,也未必能正确地贴在门上。中文的竖排阅读习惯通常是从右到左。但随着横排、从左到右阅读顺序的普及,人们开始对从右到左的阅读方式感到陌生,甚至导致误贴上下联。
近年来,根据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横批改为从左往右写,而上联依旧在右。这样,上下联的阅读顺序是先右后左,而横批却是从左到右,一个系统里的阅读顺序愣是硬生生的冲突了。于是有人提议干脆都改革吧,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横批从左到右。虽然反传统,但至少在一个系统里逻辑和顺序达到了一致。你怎么看?
公交上的 LED #show文解字
经常乘坐公共交通的你,是否注意过地铁和公交上的 LED 屏幕?它取代了传统的胶牌、布牌、纸牌等。从手写公告到机械翻页牌,再到现代电子显示屏,它不仅能提供基本信息,还能实现较长线路号与名称的滑动效果,通过字型处理保持统一性,远观更清晰。
不同分辨率的 LED 屏幕需要其定制的点阵字体。点阵字体又称位图字体,是以点的几何排列表现字符形态的字体。最早的点阵汉字开发始于 16×16 点阵,后扩展到其他尺寸,如 1990 年代初流行的中文 UCDOS 系统和 WPS 字处理软件里使用的文字。
认识大 S 和小 S #show文解字
与大写字母不同,小型大写字母(small capitals),它是字体设计中的一种形式,与大写字母形状相同,但比例较小,通常与一般小写字母高略高或持平。小型大写字母作为大写和小写字母之间的一个形式,经常用于「必须用大写字母但需要避免过于突出」的地方,如长篇文章里出现的 USA 等这类缩略词。
小型大写字母的其他常见的用处在于例如长篇文章中的缩写、书籍标题、页眉等。也常应用于广告和标签中,在需要跟大写字母区分得情况下。如 iPhone Xʀ 和 iPhone Xꜱ 发布时,苹果就在机型名称中使用了小型大写字母,以表达继承 iPhone 机型的命名含义。
拼音输入面面观 #show文解字
1990 年代,开始有各种民间项目,使用拼音将中文输入电脑,其中最著名的就
是后来被微软 Windows 系统纳入的,由北京大学教授朱守涛开发的「智能ABC」 输入法。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盛行,拼音输入法逐渐也适应触屏设备,成为移动
设备的主流输入法。
然而当今主流的拼音输入法并非没有竞争对手。1980 年代,王永民发明的五笔输入法以其基于字形拆解的高效性能一度深受用户青睐。然而,由于五笔输入法学习门槛高(上图为五笔学习键盘),近年来其用户数量大幅下降。今天,拼音输入法依然是主流的简体中文的打字输入法。
作为现代主义标志,Helvetica 无处不在,从纽约地铁标牌、企鹅封面、早期 iOS到众多国际品牌标识。它象征简洁与现代,是全球化的默认字体。Helvetica 由瑞士设计师米丁格等于1957年创作,意为「瑞士的」,凭借简洁中性的风格迅速获得认可。1960年代,借助Linotype等印刷巨头推广,广泛应用于出版、广告和标牌。1983年Neue Helvetica出现,近年蒙纳推出Helvetica Now,优化设计和易读性。然而,2010年代Helvetica逐们渐显得落伍,新潮字体涌现。字体巨头试图通过升级经典字体吸引新品牌和年轻设计师,Helvetica是否能凭改良迎来新春,尚未可知。
26.12.2024 09:40 — 👍 4 🔁 0 💬 0 📌 0等宽字体是什么 #show文解字
等宽字体,是指每个字符(字母、数字或符号)占用相同的水平空间。看起来整齐一致。常用于编程编辑器、终端窗口以及打字机时代,方便对齐代码、数据表和文本。
旧版中文 Windows 系统预设的字体如中易宋体(简)、新细明体(繁)在细纹部分等都使用了等宽字体。比如下图中,强用这类字体的等宽西文字母,导致竖画间距参差不齐,这种破碎感的节奏感对于西文读者的阅读影响,若用汉字来模拟,就是上面的效果。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96期 thetype.com/typechat
初代字体设计师 #show文解字
以徐学成为代表的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设计师们是中国第一代职业字体设计师。徐学成于 1928 年出生于江苏武进,1964 年毕业于华东艺专美术系,先后在上海新知识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从事书籍装帧工作后,于 1960 年调入新成立的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字体研究室。
在印研所工作期间,他参与了简化字的笔形设计规范工作,与周今才一起主持了黑一、黑二体的设计,主导了宋黑体、宋七体等的设计。当今很多电脑排版字体都是依照当年上海字研所的底稿制作的。图中是为《辞海》而设计的黑一体。
● 详情请听《字谈字畅》第115期或访问 shanghaitype.org
Hello World!
10.12.2024 21:47 — 👍 7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