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媒認證 #軟對抗電梯
介紹返,這部係香港黨媒報導,全球首部軟對抗電梯。
影片攝於2021年
#軟對抗
@dementhusiast.bsky.social
Passionate advocate for democracy & freedom. #StandWithHongKong. Political & human rights globalization matters far more th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pposing isolationism. #SLAVAUkraine
#黨媒認證 #軟對抗電梯
介紹返,這部係香港黨媒報導,全球首部軟對抗電梯。
影片攝於2021年
#軟對抗
香港人也開始領略到「內捲」威力,進入本港的中國品牌,無論是餐廳食肆茶店,還是其他日用品食品零售商舖,無不以價格戰打開銷路。國內就更誇張,三大外賣平台的零元購優惠、零元咖啡、新能源汽車大減價促銷等,幾乎所有商品都在「內捲」,而這樣的「內捲」也在重塑中共外交戰略。
04.08.2025 23:27 — 👍 1 🔁 0 💬 1 📌 0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懸紅通緝由海外港人組成的「香港議會」參與和組織者續有新發展,港府周一(4日)刊登《憲報》號外,將16名通緝人士列為潛逃者,禁止為他們提供或處理資金,以及撤銷大部份「潛逃者」的香港特區護照。港府發言人表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已要求警方行使《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第60條的權力,禁止「香港議會」及「香港民主建國聯盟」在香港運作。
04.08.2025 23:26 — 👍 0 🔁 0 💬 0 📌 0中國的跨境鎮壓無孔不入,就連號稱老牌民主國家的英國,也無法抵擋?!2025 年 3 月,流亡英國的前香港民主派區議員劉珈汶,就被英國警方要求「自我審查」與消失於公共場所。話說,劉珈汶的鄰居當日收到一封匿名信,呼籲他提供劉珈汶的行蹤線索,並指如果帶劉到中國大使館將可獲100萬港元懸賞。信件出現後幾天,泰晤士河谷警方主動上門聯絡劉珈汶,並要求其簽署「諒解備忘錄」,內容包括「避免出席公開集會」、「停止可能使她處於風險的行為」等。直至日前英國《衞報》報道此事,才引起國際媒體與人權團體廣泛關注
04.08.2025 23:24 — 👍 2 🔁 0 💬 0 📌 0英國大學近年過渡依賴中國學生學費,以至在中國設有分校。
英國本月 1 日正式實施《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 2023》(Higher Education (Freedom of Speech) Act 2023),大學即使與外國有合作協議,亦必須更積極推動學術與言論自由,惟僅受訪三成學者知道此條法例。
教育部技能事務大臣施卓琪(Jacqui Smith)向《BBC》表明,新法例顯示英國絕不容忍外國政府恐嚇、騷擾或傷害個人的行為,會與英國大學監管機構「學生事務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OfS)合作保障學術自由。
有在英國大學任教的華裔學者向《棱角》確認報告內容屬實,一直留意到中國學生在導修課(Seminar)中甚少發言;如討論題目較敏感,中國學生會在下課才私下回應,不會在課堂上公開討論。
亦有學者向《棱角》透露,有中國學生會取用大學的多元包容公平政策,投訴教職員就中國政治動員,以及引用中國學者分析「小粉紅」「出征」的論文「反中國」,挑戰學校對言論自由的保障,亦消耗其心神處理豁外行政事項。
英國研究機構「英中透視」(UK-China Transparency)指,研究中國敏感議題的英國學者曾受不同程度威脅,以華裔者尤甚。
學者為免因中國簽證被拒而無法進行研究,或會選擇自我審查,大學亦有一定程度的「提示」,以及來自中國的壓力。華裔學者身在中國的家人遭到騷擾或威脅,以至自己被威脅。中國留學生亦指面臨壓力,受到中共要求,監視及監察同學的行動;香港學生亦不敢多言。
港府近日再次引用「港區國安法」,宣佈新一輪針對海外港人的懸紅通緝行動,令全球通緝名單總人數增至38人,當中大多數人被懸紅20萬至100萬港元不等。自名單公佈以來,至少有12名被通緝者在香港的親友被國安人員帶走調查。其中,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執行總監郭鳳儀的父親,早前被控以「處理潛逃者財產」罪名,成為首宗被檢控的通緝者家屬案例。
國際社會一直關注港人被打壓情況,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澳洲在內的至少10個國家,已先後宣佈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
中大民調特首評分低
大公報批反華台獨 中大即解聘2名譽高級研究員
救災魔術
Disaster Relief, with a Trick
#救災 #大撒幣 #暴雨成災
撸一串儿
@Cian_Ci
劉珈汶稱英國警方要求她簽署「諒解備忘錄」是源於「懸賞信」。今年3月,她的多名鄰居收到懸賞10萬英鎊的匿名信,要求提供她的行蹤或協助「遣返」回港。然而,英國警方竟「脅逼」她簽署備忘錄,限制其參與公共活動以保個人安全。劉珈汶質疑,警方未積極追查騷擾者,反而轉嫁責任至受害者,形同配合噤聲的策略。
03.08.2025 23:14 — 👍 1 🔁 0 💬 0 📌 0劉珈汶飽受懸賞信滋擾威脅
英警卻脅迫簽備忘錄保安全
被《港區國安法》懸紅通緝和流亡英國的前香港區議員劉珈汶,於2025年3月被英國警方上門要求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該備忘錄的核心內容包括:要求她避免參加公眾集會(如示威、抗議等)、停止任何「可能對自身造成風險」的活動,包括公開發言、曝光行蹤、建議她更改日常行程、考慮搬屋、使用VPN及攜帶個人安全裝置防止人身威脅。
🎤 #國歌法 #大球場 #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 #港隊 #侮辱國歌
阿塗漫畫™️ @ah_to_hk
www.patreon.com/Ah_to_hk
周四(7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帕特爾(Kash Patel)宣布,FBI在紐西蘭首都威靈頓(Wellington)設立了一個獨立辦公室,標誌著FBI在該國部署的重大升級。帕特爾說,這是美國和紐西蘭政府共同努力的一部份,旨在對抗中共在印太地區的威脅。
03.08.2025 23:11 — 👍 0 🔁 0 💬 0 📌 0中共自2011年以來,已向太平洋島國投入超過15億美元的贈款及貸款。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大量基建項目如港口、公路、政府中心等陸續落成,令不少島國經濟對中共產生高度依賴。
除了經濟,中共亦加深在軍事及安全領域的滲透。據洩密文件指,2022年中共與所羅門群島簽署秘密安全協議,允許中共警察、武警甚至軍隊在當地部署。中共在西太平洋的海警船經常興風作浪,多處包括台灣與菲律賓均受到干擾,而日本在6月上旬更直指首次在太平洋經濟區內偵察到中共航空母艦的蹤影,情況絕不輕容忽視。
梁嘉麗則指,過去幾年經營《光傳媒》的經驗,她亦明白海外媒體要報道香港的新聞有現實困難,但她一直相信海外港人媒體和在地的香港媒體是互補和分工,並非惡性競爭,又強調新平台以專業精神做新聞,「問心無愧,光明磊落」,但會否被指控是「軟對抗」並非她們所能控制。
01.08.2025 23:00 — 👍 0 🔁 0 💬 0 📌 0身在美國華盛頓的胡力漢解釋,《追光者》設中國新聞專題,想法源於指過去香港傳媒因地利和文化接近,報道中國新聞有特殊地位,「其實我哋香港人做新聞係好在行」,但近年因種種政治限制,加上海外媒體非常零碎,令香港的傳媒在亞洲的影響力不斷削弱,感覺「好唔甘心」,他們的願景是希望令「香港人媒體」,可以在國際社會和亞洲「有返一個席位」。
01.08.2025 23:00 — 👍 1 🔁 0 💬 1 📌 0李家聰在今日的記者會上指,他們的目標是眾籌 400 萬,組成 16 人至 18 人的團隊,分別會在台灣、英國和美加設三個分部,若眾籌順利新的平台最快會在九月面世,除了提供 24 小時新聞、香港新聞外,亦會設有「中國組」以及財經評論分析節目,和面向英語世界的英文組新聞,新平台命名為「追光者」,除了因為是「追新聞」和「光傳媒」合併而來,亦因為他們將新聞自由視為一線光,希望可以繼續追逐「新聞自由這線光」。
01.08.2025 23:00 — 👍 0 🔁 0 💬 1 📌 0新組成的《追光者》發起人,包括自由亞洲前粵語組主任、前《有線中國組》主管胡力漢,前《蘋果日報》動新聞主管李家聰,《光傳媒》總編輯梁嘉麗,考評局前評核發展部經理、《追新聞》代表楊穎宇;而他們的顧問包括陳健民、程翔、練乙錚等人。
01.08.2025 23:00 — 👍 0 🔁 0 💬 1 📌 02019 年社會運動後,大批港人移民海外,陸續有港人媒體在海外設立,其中在台灣的《光傳媒》和在英國的《追新聞》,今日宣布合併,組成新平台《追光者 PULSE HK》,近期停運的《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部分前員工亦會加入。
01.08.2025 23:00 — 👍 2 🔁 0 💬 1 📌 0「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創辦人裴倫德( Luke de Pulford )指出,鑑於中國及香港武器化刑事法打壓異見人士,英國政府需採取更進一步措施以安撫民心。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傳訊及傳媒初級經理張晞晴周三(30日)亦向《棱角》提到,問題在於沒有解決跨境鎮壓源頭,政府需對中國更強硬,「喺必要嘅情況下,唔好佢哋想做乜,就俾佢哋做乜。」
翟偉紳周三(30日)向英國國會人權聯合委員會主席奧爾頓勳爵(Lord Alton)發信,續指近日就《引渡法》修訂的報道及評論「不正確」。
奧爾頓勳爵在 X 社交平台貼出信件,指「將任何人引渡到一個任意囚禁超過千名異見人士的地方,道德上不可接受」,又加上 #Noextradition 標籤。
英國保安事務國務大臣翟偉紳(Dan Jarvis)再次發信,指本屆政府絕不容許香港人或其他國籍人士因政治動機而被引渡。
他強調,英國法院有廣泛權力,依據《2003 年引渡法》 審視被申請引渡者的人權,免於政治動機而被引渡。
現年68歲的區錦新,是澳門民主派靈魂人物之一,前後擔任澳門立法會議員20年之久,直至2021年才宣布不再連任。區錦新卸任後堅持發聲,在社媒月旦時事,範圍觸及澳門立法會選舉大型DQ事件、香港政府修訂《監獄規則》以及中國709維權師大抓捕10周年等中港澳大事。他大半生深受六四影響,支持天安門母親群體訴求。區周三被捕前仍在Facebook發帖指出,澳門「橋隧之爭」鬧劇不斷。
01.08.2025 02:46 — 👍 1 🔁 0 💬 0 📌 0澳門立法會9月14日舉行換屆選舉之際,澳門民主派靈魂人物、立法會前議員區錦新被指長期勾結境外敵對勢力,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涉嫌觸犯人稱「澳門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周三(30日)被澳門警方國安警拘捕,翌日遭移交檢察院偵辦,區錦新妻子亦被列為證人,成為2009年澳門23條生效、2023年修訂以來首宗案件。澳門警方指控,區涉與多個境外反華實體長期聯繫,提供不實澳門資訊,破壞澳門2024年行政長官選舉。
01.08.2025 02:46 — 👍 1 🔁 1 💬 1 📌 0#言論自由
是一切自由之母
【公開論壇:離散港人社群的今生來世】
在移民潮下,離散港人社群的發展、定位與未來走向備受關注。本次論壇邀請三位關注香港與移民議題的學者與社群組織者,從不同角度探討離散港人社群的形成背景、社會參與、文化認同,以及未來的可能性。
活動詳情:
📅 日期:2025年8月23日(星期六)
🕑 時間:14:00 – 15:30
📍 地點:The Wren School, RG30 2BB
主持:黃偉國(政治文化研究學者)
講者:
周永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理學博士候選人、香港民主委員會 HKDC 理事)
林兆彬(居英港人社運組織者、前香港區議員)
論壇設有現場互動環節,歡迎公眾參與討論。
3. 英國警方及情報部門缺乏粵語等中文語言能力、文化知識和對相關風險的意識,導致處理此類案件時能力不足。(第50段,第30-32頁)
報告亦建議英國政府:
1. 建議英國政府與港人團體建立定期聯繫和情報共享機制,加強對跨國鎮壓威脅的掌握與應對。(第34段,第22-22頁)
2. 呼籲將中國納入《外國影響力登記制度》( #FIRS )的最高監管級別,以加強對中國相關勢力的監管。(第28及32段,第15-18頁)
英國國會人權聯合委員會今日(7月30日)發布最新報告《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the UK’s response》(英國政府回應跨境鎮壓),明確引用並採納了 The Hong Kong Scots 提交的書面證詞觀點:
1. #跨國鎮壓 行為(如香港政府對 #異見人士 發出的懸賞通緝令)所造成的 #寒蟬效應 ,嚴重打擊了港人在英參與政治的意願。(第6段,第5-7頁)
2. 有證據顯示,#在英港人 長期以來受到親中共團體的監控、#起底 和 #恐嚇 。(第1及第6段,第5頁)